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44章(2 / 2)

去年夏天,大儿子如愿考上了北大。

再过两年,女儿也要高考。

有燕京户口,考清北的难度,远比外地要低,以女儿的成绩,清北应该是手到擒来。

陈焕的儿子虽然暂时还没到高考的年纪,但那孩子打小成绩就好。

从来没有离开过年级前五。

重点高中的前五。

清北,手拿把攥!

老陈家的第三代,各个都是学霸。

每次期中、期末考试,老陈家两口子都特别高兴。

至于陈晓鸥?

还单着呢。

已经三十多了,近些年,老陈家两口子能说的,能做的,全都说尽,做尽。

事到如今,他们也不强求。

单着就单着吧。

陈晓鸥自己有一套房子,回头等他们百年,再分给陈晓鸥一套房子,有两套房子,还有退休金,养老应该不难。

至于分一套房子给陈晓鸥有没有问题。

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
陈福生和胡桂兰已经提前跟李杰、陈焕提过这事。

儿女的经济情况,虽然老陈两口子没有特地打听,但大体情况,他们心里有数。

大女婿,不必说了。

从当车间主任开始,那就没穷过。

下海之后,钱肯定没少赚。

车子,买了两辆。

房子买了好几套。

两个孩子还没成年,各自名下就有了两套房。

这些钱,全是大女婿一个人掏的,青儿的小金库,一分钱没动。

儿子那边虽然不如大女婿,但也不缺钱。

如今,陈焕已经是行业内的知名青年学者,一些企业找他当顾问,年薪至少十五万、二十万一年。

顾问是不用坐班的,偶尔去一趟公司,开一开会,提提建议就能拿那么多钱。

不过,陈焕并没有接受哪家企业的聘请。

主要他不太缺钱。

他靠出书就能赚钱。

虽说没有那些知名畅销书作家的版税多,但经年积累,每年的版税收入都不少。

去年,单单版税收入他就拿了三十多万。

能拿那么多,盖因两本书再版。

每本书卖了十几万册。

对于偏专业性的书籍,十几万的销量已经不低了,那些动辄上百万的畅销书,跟专业书籍不沾边。

不同的书,阅读起来是有门槛的。

今年,陈焕又要出了一本书,探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。

三年的积累,五个长期跟进的课题,上百家企业的追踪汇总,这本书,干货满满。

虽然暂时还没有上市发行,但成绩应该不会太差。

如果发行成绩好,陈焕今年或许能年入五十万。

而陈晓鸥,其实也不算太差。

前不久,她刚刚升职,成了杂志社的副主编,算上年终奖,一年也能收入十几万。

月入一万多,还是税后,搁在千禧年,妥妥的高薪白领。

那家杂志叫《Elle》。

一家时尚杂志。

如果陈晓鸥能够继续升职,未来年入几十万,也不是不可能。

好歹是国际知名杂志。

收入不会低。

何况,收入并不是全部,附带的人脉,才是更宝贵的东西。

平台越大,接触的人越多,即便未来辞职,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,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
反正,老陈家的几个孩子,没有一个是发展的特别差的。

跟林家的两个孩子相比,对比鲜明。

老林和老陈偶尔见面,林汉民直道羡慕。

人老了,没有别的期许,只希望后辈过得好一点,再好一点。

虽然老林曾经是高干,但两个孩子,每一个省心的。

可不羡慕嘛。

上一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章